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 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  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①香径:指春秋时吴国馆娃宫美人采香处。故址在今苏州西南香山旁。②长洲:即长洲苑,吴王游猎之处。在今苏州西南、太湖北。

小题1:这首诗歌,诗人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诗人眼中,吴宫景色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认为吴王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国家兴亡,作者表明了什么观点?(5分)

答案

小题1:①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2分)②昔日“香径”、“长洲”如今满眼“棘丛”, 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化做一股凄惨的悲风在吹拂。(2分)

小题2:9.①残败凄凉。(1分)②夫差亡国的根本原因是他骄奢淫侈,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亡国的罪魁祸首是帝王,后妃仅推波助澜而已,不应归罪西施。(2分)③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一个哲理性的见解:一个王朝的没落是诸种因素的合力使然,诗人否定了女祸亡国的观点。(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此诗为咏史怀古诗,常用的手法就是对比的手法,以表现诗人物是人非的悲慨,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诗歌前两句“香径长洲尽棘丛, 奢云艳雨只悲风”将过去这里的“香径长洲”“ 奢云艳雨”和作者今天看到的“棘丛”“悲风”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引出下文诗人对王朝兴衰的哀叹。

小题2:

题目分析:此题考查考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来把握诗人对吴王亡国的态度。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事。通过“棘丛”“悲风”可知,今天的吴宫是荒凉、残败的。后两句,诗人认为吴王王国不是西施之过,还有很多别的原因。

单项选择题 A型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