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7分)

新城道中(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释:①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六年)旧历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所作。  ②新城——宋代杭州的一个属县,在今浙江省富阳。  ③絮帽——丝绵帽子。

④铜钲——古代一种铜制的乐器,又名丁宁,形状像钟,打击发声。

小题1:这首诗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4分)

小题2:尾联紧扣哪个字来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

①拟人。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东风”解人意,知道他要去山里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野桃含笑”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②比喻。“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比喻“岭上晴云”,“挂铜钲”(挂铜盘)比喻“树头初日”,贴切、形象、生动。(一点2分,学生写出手法即可给4分)

小题2:

化紧扣一个“乐”字。(1分)分析:雨过天晴,春暖花开,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西崦(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忙着春耕,其乐无穷!表达了作者对山村农家生活的热爱。(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小题2:

题目分析:

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