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有人说,诗中“逼”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4分)

(2)概括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3分)

答案

小题1:“逼”字有“逼迫”之意(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把晚秋天凉,秋虫被逼无奈叫声的悲凉传神地显示出(1分)主人公寂寞难耐,夜不成眠的精神状况(1分)。

小题2:本诗塑造了一个秋夜之中独守空房(1分),思念、关爱远征的丈夫的女子形象(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此题要求赏析的是诗句中的动词,解答此类题目,可先解释此动词的本来意义,再解释此动词在诗句中的意义,然后分析所用的修辞方法,分析其对表现形象或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小题2:

题目分析:此题要求赏析形象,答题时可从形象的性别、处境、心情等方面去归纳。

材料题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国际大都市。她具有近三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历史的沧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为迎接国庆60周年,北京有关部门决定举办一次“爱我北京,爱我中华”的主题展览:

展示一:悠久的历史

材料一:

(1)材料一展示的故宫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地位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二:悲壮的史诗

材料二:

材料三:难忘西郊的那把大火,它不仅烧毁的是一座故园,而且戏虐了中国人的尊严!

难忘侵略者坐在龙庭上的一幕,它并不仅代表对皇权的亵渎,而是表明了中 * * 的灾难!

难忘卢沟桥上的那声声怒吼,它不仅表明了对侵略者的反抗,而且宣告中华同胞的觉醒!——《北京的叙述》

(2)北京见证了中 * * 由屈辱到反抗的历史发展进程。结合材料二图①、②、④回答: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件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图③所反映的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三:峥嵘的岁月

材料四: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 * * * * 在 * * 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4)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旧时代的结束是指什么时代的结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毛 * * 在中共八大上讲话

(5)1956年9月,中 * * 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束语:

(6)2009年10月1日,盛装的北京将迎来国庆60周年。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