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图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开展土地革命,为此中 * * 党在图一时期制定了怎样的土地革命纲领?(2分)

(2)中国革命形势由图一中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发展演变为图二中的“敌后抗日根据地”?(4分)

(3)结合图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 * * 党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什么?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克服1941—1942年的严重困难,得到巩固并继续发展的?(6分)

(4)图三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怎样的态势?为何选择中原地区?该态势有何战略意义?(6分)

(5)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2分)

答案

(1)1931年,中共制定了“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纲领。(2分)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到达陕北。(2分)抗战全面爆发后,挺进华北,开辟敌后战场,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2分)

(3)晋察冀。(1分)军事上反“扫荡”,对国民党顽固派发起的军事进攻予以坚决回击; * * 建设上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 * * ;经济建设上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土地政策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党的建设上开展了整风运动。(5分,答对任意四点可以得满分)

(4)态势:1947年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或战略反攻开始)(2分)原因:敌兵深陷陕北和山东战场,中原国民党防守力量薄弱;该地战略位置重要,可吸引敌兵南下,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武汉。(2分)意义: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2分)

(5)通过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东北、华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仔细阅读图片,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第一题主要考查的是国共对峙十年中中共进行土地革命的纲领。D

第二题考查的是敌后抗日战场的形成过程,长征中形成革命根据地,到抗战全面爆发后,开辟敌后战场形成敌后抗日根据地。

第三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中 * * 党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克服1941—1942年的严重困难,使敌后抗日根据得到巩固并继续发展,1941 * * 党在革命根据地对政治、经济、军事进行建设。

第四题考查的是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在1947年开始,之所以选择这个地区,一是军事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二是敌人的军力比较薄弱,再是可以可吸引敌兵南下,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武汉。战略反攻的意义是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第五题主要考查的是三大战役的意义。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