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咏岩桂

朱 熹

露浥黄金蕊,风生碧玉枝。千林向摇落,此树独华滋。

木末难同调,篱边不并时。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

岩 桂

曾 几

粟玉黏枝细,青云剪叶齐。团团岩下桂,表表木中犀。

江树风萧瑟,园花气惨凄。浓薰不如此,何以慰幽栖。

[注]①木末,指荷花。②篱边,指菊花。

小题1:两诗中的“岩桂”有何共同特点?简要概括。( 3分)

小题2:试简要赏析第一首诗中“攀援”“叹息”两个细节描写的作用。( 4分)

答案

小题1:丽质天成、芳香四溢、卓尔不群、顽强不屈。(3分)

小题2:诗人因仰慕,故而“攀援”;“叹息”起于赞美之情,进而渴望与之成为知己。这两个细节暗示了诗人孤傲高洁的情怀和对崇高人格追求。(4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揣摩“风生碧玉枝”与“粟玉黏枝细”可体会到丽质天成,揣摩“此树独华滋”与“青云剪叶齐”可体会到卓尔不群、顽强不屈,揣摩“攀援香满袖”与“浓薰不如此”可体会到芳香四溢。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题干中已明确是细节描写的作用,答题时要注意“攀援”后面是“香满袖”,尤其是“香”的象征意义。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理解题目。
        至于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A)前者呼,后者应,(B)往来而不绝着,滁游人也。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③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C)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D)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伛偻提携”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它在文中的位置是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下面对文中画线处文字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处是说滁州游山人中间那些背着东西的人一边走一边唱歌。
     B.②处是说太守宴上的酒食都产于当地,这也是游宴之乐的原因之一。
     C.③处是说酒宴上的欢乐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大家都能尽情的自娱自乐。
     D.④处是说酒宴上大家都欢乐,惟独太守精神不振以致自饮自醉。
3.能表明本段内容的核心的一项是
[ ]
     A.滁人游         B.太守宴         C.众宾欢       D.太守醉
4.对本段文字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写滁人游山太守相随的情形              B.写太守设宴众宾欢乐的情形
     C.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D.写滁人、宾客、太守自醉的情形
5.对本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段描写暗示了滁人生活安定富足。       
     B.本段描写了太守与民同乐的场面。
     C.本段刻画了一个嗜酒如命、整日沉迷于宴饮之中的太守形象。
     D.本段暗示了太守与下属融洽、无拘无束的亲密关系。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