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至3题。(8分)
虚堂
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景德三年,诗人受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人排挤。贬至雷州(今广东海康),衡州(今湖南衡阳)等地,1023年闰九月七日(10月24日)病死于当地。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诗题取首句前二字,实类“无题”。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什么诗?(1分)
2、诗歌创作讲究“起承转合”,简析本诗是如何“转”的?(3分)
3、诗中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析。(4分)
答案
:
1、七言绝句或绝句
2、第二句写人不眠,第三句转入写凄清的环境。第二句写独处于堂屋之中的诗人斜靠在枕头不能成眠。按照作品的思路,下面本来应该倾吐作者难忘旧情的悲伤,而诗人却是绕过“旧情”把目光转向窗子,写月光斜照在半截窗户上,又把稀疏的树影投在堂屋的地上。景物树影摇曳不定,恰似诗人不平静的内心。
3、①反衬,以动衬静。“草虫鸣”是静中之动,因“寂寂”才能听见虫鸣;听得见虫呜,愈见堂之“寂寂”。 “寂寂”却无眠,反衬出环境之寂静凄清,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和内心的不宁静。
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斜月”“疏影”“风露”构成一种凄迷的氛围,环境的凄清正是他心境凄然的反照,烘托出一缕难忘旧情的凄楚的情感,暮年迁谪,流落不归,政治失意之感都委婉含蓄的蕴含其中,余味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