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沭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小题1:这首诗的前三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2:请赏析尾联中“嫌”字的妙处。(3分)
小题1:①同情百姓疾苦 ②病中伤感 ③客中孤寂思归 ③老之将至的无奈(4分)
小题2:①尾联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 ②“嫌”字将残灯拟人化,形象写出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 ③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的宽慰与自嘲。(3分)
小题1:
题目分析:可结合着文言注释及关键词来分析,这首诗歌写于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可由“哭”“悲”得出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病”“不眠”表现出了诗人在病中的伤感;“无伴苦思归”表现出诗人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冷”“发稀”表现了诗人将老的无奈。
小题2:
题目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嫌”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嫌”字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嫌”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