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理解。

只要信心不被打碎

  ①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我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踽踽而行。

  ②不知不觉我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将我的目光惊住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

  ③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

  ④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小毛病。”

  ⑤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心血啊!”

  ⑥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道:“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

  ⑦看到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起泥坯。他那坚决推倒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自若,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著的信心不被打碎,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⑧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转身跑回家中,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南下打工的队伍中。在一次次焦灼的等待后,在一次次失望的重击后,我终于谋到了一份很艰辛的工作——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

  ⑨数年后,我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⑩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失败。然而这时,谁能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还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不肯折弯的信心,并且紧紧地握住它,谁就会在艰难中平添一股勇气,一股无所畏惧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用那不肯投降的双手打出的,一定是一方令自己都无比惊讶的新天地。

1.本文记叙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情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大步走,眉没皱,抡铁棍,打瓦罐”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八段中“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的含义是什么?请你想象“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

2.起因:“我”找不到工作而沮丧万分。经过:“我”遇见了做泥坯的老人,他给了“我”启发,开始做小工。结果:“我”在数年后,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3.为自己当时的不如意做衬托和铺垫,衬托出“我”的心情万分沮丧。

4.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著的信心不被打碎,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5.含义:作者十分敬佩老人的信心与行为。心理活动:作者心想老人近年才开始学习。那种不怕困难,十分的信心是自己所缺少的。一定要向老人学习,老人给自己指引了一条明路。

(意思对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奉,发摘 * * 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于是人皆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质朴。

B.上闻而谴之,竟免——坐:因为。

C.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庶:希望。

D.发 * * 隐,有若神明——摘:揭发。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B.衣冠士人多迁关内

C.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

D.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父每谓亲曰/吾少孤,及长,不省

B.为之作歌,称不能理化/尔无忘乃父之志

C.事亲礼阙,从弟所讼/有如此之势,而秦人积威之所劫

D.德化人,皆此类也/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梁彦光的为政之道的一组是(    )

①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②发摘 * * 隐,有若神明

③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④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⑤彦光训谕而遣之

⑥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品行和学识皆佳。他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一定会兴盛宗族。他就学于太学时,治学泛览经史,行事严守礼法。

B.梁彦光性情执著,不因挫折而屈服。相州 民风不淳,有些人诽谤他任刺史不善为政,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重被起用时,却不惧失败,主动请求再回相州任职。

C.梁彦光为政始终是惩恶和教化兼施。他一方面严厉打击强横狡猾、不守法纪之徒;另一方面以圣贤之道教育感化民众。他的政绩深受皇帝赏识。

D.梁彦光的德政使得过去善变狡诈的相州民众转而向善。酗酒不孝的焦通,经过教育感化而幡然悔悟,弃恶从善;相州官吏民众的好争执的习俗也为之大改。

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