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小题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分)

小题2:这首诗的情感很有层次,请简要写出这首诗的情感变化。(3分)

答案

小题1:①拟人。②这两句以“如有意”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③表现诗人归山时悠然自得之情。(拟人手法、解释其运用、思想感情各1分)(以下答案可酌情给分:比喻:流水句比喻一去不复返的意思,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

小题2:①由开始的安详闲适,②到凄清落寞,③再到最后的冲淡平和。(答出一点1分,共3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主要是拟人的手法,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分析,同时要答出情感,情感主要考虑情感。

小题2:

题目分析: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落寞心境;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感又趋向冲淡平和。

判断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