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妊娠38周,发现肛周赘生物2天,稍有痒感。自诉2个月前曾有外阴溃疡史,无痛,无痒,未诊治,自愈。配偶有婚外性生活史。查体:肛周可见数个暗红色、直径1~3cm的扁平疣状损害,基地宽,无蒂,表面少量渗液。

该患者治疗方案可选用()。

A.长效青霉素G240万U,肌注/周,共3次

B.青霉素过敏可选用四环素0.5g,qid,共7天

C.长效青霉素240万U,肌注/日,共3次

D.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0.5g,qid,共7天

E.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肌注/日,共10~15天

答案

参考答案:A, E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明白

B.而耻学于师耻:以……为羞耻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足:足够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惑:糊涂小题2: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③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跛而望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题4:下面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几句,连续设喻,在比较中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B.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C.《师说》选段主要运用了三组对比内容,来批判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论点鲜明,正反对比,事实论证与事理论证相结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