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已经成熟了……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的一切压迫……组织真正的国民军,创造真正的中华民国。”这反映出陈独秀

A.对辛亥革命的深刻反思

B.对救国道路的积极探索

C.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政策

D.呼吁中国进行制度变革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关键信息: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的一切压迫、“组织真正的国民军,创造真正的中华民国。”由关键信息分析可知,陈独秀强调国共合作以图国家独立,B项正确;陈独秀是中共,由“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分析可知,A项排除;C项“确立了”说法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制度变革,而是“革命”,D项排除;

选择题
材料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摘自任文使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