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患者男,23岁,因“上腹部不适,黑粪3天,呕血1天”来诊。既往史无特殊。查体:体温36.5℃,脉搏130次/分,血压115/60mmHg(1mmHg=0.133kPa),呼吸20次/分,皮肤巩膜苍白。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48g/L,给予输血。30分钟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脉搏150次/分,血压90/45mmHg,呼吸40次/分,面罩吸氧10L/min,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85%。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湿啰音,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查血气分析:pH7.380,氧分压46mmHg,二氧化碳分压36mmHg,碱剩余-2mmol/L,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73%。

为明确诊断可考虑的检查包括()

A.胸部X线片

B.超声心动图

C.气管水肿液蛋白、血蛋白检测

D.献血者和受血者同时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和粒细胞特异性抗体

E.肺动脉导管

F.肺功能检查

答案

参考答案:A, B, C, D, E

单项选择题

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一直偏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下降趋势,1991—1997年分别为10.3%、10.0%、9.5%、9.2%、8.4%、8.8%、8.3%。农业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仅为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的1/3至1/2。这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后劲,导致农民增收乏力,贫富差距逐渐增大。据统计,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
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东西部农民收入差距也在扩大。20多年来,在东部经济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迟缓,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2002年,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共1742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61.8%。从人均GDP看,1999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为10089元、5407元和4217元,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贵州省的11倍。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根源于中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落后,因而实质上还是一个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
为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启动。在农业税方面,中央原来决定,从2004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但实际上,到2005年底,全国已基本取消了农业税(个别省份降至不超过2%)。农业年人均纯收入,在2004年打破长期徘徊并增长6.8%的基础上,2005年又在粮食价格较低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增长近6%,这是1997年以来仅有的两个高增长年份。在医疗方面,继续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在合作医疗保费平均每个农民30元(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个人分别承担10元)的基础上,中央又增加10元直接补助。在教育方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制度,扩大对农村困难家庭子女教育费补贴。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999年,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分别大约相当于东部的50%、40%

B.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

C.多年来,我国农业年人均纯收入在6%左右徘徊

D.到2005年底,我国已基本取消了农业税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