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好奇的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叫做过氧化钙的淡黄色固体,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过氧化钙(CaO2)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成氧气,可做增氧剂. 杀菌剂等。

【猜想与论证】

(1)小明依据______________,提出猜想Ⅰ。

猜想Ⅰ: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结论: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2)小明联想到农民用过氧化钙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

猜想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结论:不能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分析与反思:

①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明认为农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你能帮他提出建议吗?你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建议是否可行,还需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

答案

(1)过氧化钙在300℃时可分解出氧气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先将导气管从移出水面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①过氧化钙在水中持续、缓慢放出氧气,所以可以作为增氧剂 

②加热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或向过氧化钙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催化剂)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在都市炎热的夏季,我们的双眼和咽部常感不适,这是因为我们吸入的气体实际上已不再是纯净的空气,而是包含氮气、氧气与汽车尾气以及工厂排出的各种废气所形成的混合气体。这些混合气体的分子在阳光照射下正进行着复杂的反应。

在大气的组成中,臭氧起着举足轻重的双重作用。而在都市烟雾中,臭氧则主要起着负面作用,它严重地损害了人们的呼吸道,并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全球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都要超过数十亿美元。但在3万~7.5万英尺 (9144~22860米)高空的同温层,臭氧却对地球生灵起着极为重要的保护作用,由于臭氧具有复杂的双重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对臭氧笼统地用“好”和“坏”来形容。

臭氧在工业领域的用途极其广泛,是最常用的消毒剂,我们日常饮用水就是用它来清除其中对人体有害的氯。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用它来清除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此外,臭氧还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总之,臭氧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物质,它的重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相提并论一点也不为过。

暴风雨过后的天空中往往存在着大量臭氧,它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气味。

“臭氧”这个词源于希腊语,是“嗅”的意思。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组成,高度浓缩时呈淡蓝色,气味较臭。由于构成臭氧分子的三个氧原子之间键合较弱,这就决定臭氧的稳定性较差,能够较容易地分离成氧原子。臭氧的这一特性使它成为极好的氧化剂。比较而言,氧分子的两个氧原子键合较强,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当夏日雷雨发生时,处于低大气层中的氧分子在雷电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大量臭氧,但它的存在时间非常短暂,通常只有20多分钟。陆地上大部分臭氧,主要形成于距地表15英里(24公里)的大气层顶部的同温层,在那里,由于太阳紫外线的强烈辐射,产生了大量臭氧。在强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氧分子常常被分离成游离氧原子,一旦和通常的氧分子结合就会形成臭氧。

臭氧也能和土壤里、海洋里以及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氮、氢、氯产生反应,并上升到同温层。当然,太阳活动周期和同温层气流的变化也会对该层中臭氧的产生和存在具有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由于各方面的综合作用和影响,在同温层就产生了一个臭氧相对集中的臭氧层。因为臭氧层几乎吸收了所有来自太阳的紫外线,特别是对生命有害的UV—B波长的紫外线,因此它对地球生命来说极其重要。如果 UV—B波长紫外线不受阻拦,顺利到达地球的话,那么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将会成倍增加,农作物、森林和海洋浮游生物也会遭受毁灭性破坏。

虽然臭氧对地球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自然界中的臭氧却非常稀少。即使在浓度最高的臭氧层,每1000万个空气分子中也只有3个臭氧分子。打个比方来说,如果在海平面压强条件下将大气中所有臭氧集中起来的话,那么它的厚度也仅有1/8英寸(即3毫米)。

下面不属于臭氧形成原因的一项是()。

A.都市炎热夏季空气中包含的氮气、氧气和汽车尾气以及工厂排出的各种废气所形成的混合型气体在阳光照射下进行复杂的反应

B.臭氧的稳定性较差,能够较容易地分解成氧原子

C.夏日雷雨发生时,氧分子受雷电作用

D.在同温层,由于强太阳紫外线的作用,氧分子被分离成氧原子;氧原子和氧分子结合就形成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