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我代表我的祖国”

  ①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画家。

  ②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受到一些人的(忽视、蔑视、歧视)。

  ③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坐在一起聚会。一个外国洋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动、激怒、激起)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④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⑤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⑥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⑦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震动、轰动、惊动)了整个画界。

  ⑧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1.划掉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功夫不负有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眼不识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4.第④段与第⑤段、⑥段的关系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5.第③段与第⑧段的作用是(  )

A.过渡和总结,表现了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品质。

B.前后照应,用对比手法烘托了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品质。

6.徐悲鸿是怎样的一个“有心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划去:忽视 蔑视 激动 激起 震动 惊动

2.做事只要舍得下工夫,最终会获得成功的。 长着眼睛辨不出泰山,比喻浅陋无知。

3.文章的第①段

4.A

5.B

6.他是一个勤学苦练、有志气能为国争光的人。

(意思对即可)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发展。工业革命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人民版《历史》必修2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二:历史学家评论苏联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业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小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高出几倍。结果,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约饿死1000万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材料三:1952年和1957年中国钢、煤、布产量简表

项目1952年1957年增幅(﹪)
钢(万吨)135535296
煤炭(万吨)66001310098
布(亿米)38.350.532
截至本月底,全国已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运动从7月份开始发展,8月份普遍规划,9月份进入全面高潮,高潮时期前后仅1个多月。……随着公社化的实现,农村食堂、托儿所等组织日渐普及……在分配制度上,工资制和供给制将逐渐成为人民公社分配的主要形式。

河北抚宁县杜庄炼铁厂二号6.5立方公尺小高炉,在16日创造了生产灰生铁7.98吨的高产新记录,超过了这个厂一号小高炉日产7.2吨的高产记录。

――以上两则材料分别节选自1958年的《人民日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提取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那些信息?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2分)

(3)分析材料三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化按什么途径进行?1958年发生了什么事件?有何危害?(3分)

(4)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材料说明英国和苏联、中国工业化的不同途径是什么?(2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应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4分)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