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引并海啸,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读东亚部分地区等压线图(图6)以及甲、乙两城市降水量分布图(图7),回答相关问题。(36分)
(1)比较甲乙两城市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并分析原因。(14分)
(2)图中气候分界线东段比西段延伸的纬度高,试分析其原因。(6分)
(3)指出此时段日本地震灾区的天气特征并简述理由。(8分)
(4)从大气、海水运动的角度分析福岛核泄漏物质的扩散方向。(8分)
(1)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2分)甲城市位于西北季风(2分)迎风坡(2分);冬季降水较多(2分);乙城市位于东南季风(2分)迎风坡(2分);夏季降水较多(2分)。
(2)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因距海近(2分);且沿岸有暖流流经(2分),海洋性显著(2分),亚热带季风气候向高纬延绅
(3)天气特征:气温下降(2分);风力较大(2分);雨雪天气(2分); 理由:冷锋过境(2分)。
(4)此时福岛附近主导风向为偏西风(2分);受到西风(2分)和日本暖流影响(2分);核泄漏物质主要向东北方向运动(2分)。
题目分析:本题以日本大地震为背景材料,通过对等压线、柱状降水量图的判读考查日本及其附近的区域地理特征。第(1)题甲乙两城市的降水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季节分配的差异上,因为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甲地处本州岛的西部,冬季风(西北季风)在经过日本海时,大气中的水汽增加,在经过甲地时受地形的抬升的影响,冬季降水多。乙城市地处本州岛的东部,夏季受来自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第(2)题 图中气候分界实际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其东段比西段延伸的纬度高与日本群岛、朝鲜半岛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较大有关,同时东部地区与西部相比较,东部还有日本暖流的影响,增加大气的温度与湿度。第(3)题 通过图上的等压线图的判读,不难看出这段时间,日本的地震灾区正处在锋面气旋控制之下,且主要受锋面气旋西侧的冷锋的影响较大,容易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特征。第(3)题 福岛核泄漏物质扩散的方向与此时风向及该地及其附近的洋流流向有关,从图上的等压线的分布特点不难判断此时的福岛附近盛行偏西风,同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这里存在从南向北流的日本暖流,由此可以推断这里的核泄漏物质主要向东北方向运动。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对图中的等压线图的判读,借助锋面气旋天气的相关知识、日本暖流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日本的地形特征等完成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