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某市三十二中学约800 名中学生、家长及老师共同进行了一项名为“成长心连心”的大型亲子活动。据介绍,本次活动被称为“体验式互动教育活动”,由15 名爱心志愿者组织。通过不同方式的游戏,创造一个充满激情和快乐的环境,促进参与者之间的互相尊重、信任、欣赏与合作。

在专业教练的引领下,参与者玩起了拼图游戏、搭档游戏和倾诉游戏等集体游戏,几乎所有的参与者看上去都“玩”得不亦乐乎。在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甚至陌生人之间敞开了心扉,就指定话题进行交流,分享感受。

【请你辨析】

(1)在合作与竞争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产生妒意,它是人们进取的成功动力。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警示】

(2)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竞争合作求双赢。请用两例名言警句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嫉妒是竞争的副产品。尽管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妒意,有时它还是进取的动力,但嫉妒心理是一种微妙、强烈而又隐蔽的消极情感,是拿别人的成绩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对我们的发展有很大危害。作一个合格的竞争者,就要消除嫉妒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2)不敢同冠军较量,就永远争不到冠军;一位真正的敌手能灌注你无限的勇气;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因为他没有上进心,没有进取心;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课外选文,回答问题。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有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

  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蝉是太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间色,亮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诗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地收住声音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潦净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蝉亦是禅。     

  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像一群吟游诗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树阴下,闲散地歇它们的脚。拉拉杂杂地,他们谈天探询、问候季节,倒没有人想作诗,于是声浪阵阵,缺乏韵律也没有押韵,他们也交换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热心,因为“流浪”其实并没有方向。

  我喜欢在黄昏一面听蝉一面散步。走进蝉声的世界里,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如果懂得去听的话。有时候我们抱怨世界愈恭愈丑了,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实在一滩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潭清泉?在喧嚣交织的音图里,也有所谓的“天籁”。我们只是太忙罢了;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身而过都不知不觉。也太专注于自己,生活的镜头只摄取自我喜怒哀乐的大特写,其他种种,都是一派模糊的背景。如果能退后一步看看四周,也许我们会发觉整个图案都变了。变的不是图案本身,而是我们的视野。所以,偶尔放慢脚步,让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随意浏览一番,我们将恍然大悟:世界还是在时时装扮着自己。而有什么比一面散步一面听蝉声更让人心旷神怡?听听亲朋好友的倾诉,这是我们常有的经验。    

  聆听万物的倾诉,对我们而言,亦非难事,不是吗?

1.作者为什么说夏天“像一首绝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说明作者在晨间、午后、黄昏听蝉的感受。   

晨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抱怨世界愈来愈丑了,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选一句,简要说明句式的特点和妙处。   

①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声,有雷声;有蛙声、鸟呜及蝉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走进蝉声的世界里,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如果懂得去听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