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资产保全人员维护债权的说法,正确的有()。

A.资产保全人员应妥善保管能够证明主债权和担保债权客观存在的档案材料

B.资产保全人员应防止债务人逃废债务

C.向人民法院申请保护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2年

D.诉讼时效一旦届满,若债权人未向人民法院申请保护债权,则自动解除债务关系

E.保证人和债权人在合同中未约定保证责任期间的,从借款企业偿还借款的期限届满之日起的2年内,债权银行应当要求保证人履行债务,否则保证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答案

参考答案:A, B, C

解析:资产保全人员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维护债权:其一,妥善保管能够证明主债权和担保债权客观存在的档案材料;其二,确保主债权和担保权利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主要是确保不超过诉讼时效、保证责任期间,确保不超过生效判决的申请执行期限;其三,防止债务人逃废债务。向人民法院申请保护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通常为2年。诉讼时效一旦届满,人民法院不会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但债务人自愿履行债务的,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保证人和债权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保证责任期间,双方没有约定的,从借款企业偿还借款的期限届满之日起的6个月内,债权银行应当要求保证人履行债务,否则保证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6分)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闻道也先乎吾固:本来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道:学习道理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身也,则耻师焉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B.欲人无惑也难矣师道不复,可知矣

C.今其智反不能及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皆出于此乎下圣人也亦远矣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

B.文中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又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C.文中慨叹古来的“师道”久已失传。现在一般人,既不能“无惑”,又“耻学于师”,所以越来越愚蠢。然后列举事例加以论证。

D.为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选文的第②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阐述了“师道不复”的真正原因。小题4: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2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分)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