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上一般从“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等3个方面定量测度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我国的调查结果如下图:

注: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日本在1991年为3%、加拿大在1989年为4%、欧盟在1992年为5%。

材料二:公众的科学素养是科技发展的土壤,虽然我们的国家实力已经能够实现“上天入地”,但企业的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在生活中,面对“吃绿豆能治百病”、“碘盐防辐射”这些谬误信息,很多人难以辨别真假,一度出现疯狂的抢购风潮,引起了市场的波动。

材料三:2011年3月,温 * * * *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以城乡社区为载体,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公众科学素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基层政府在城乡民主管理中应如何“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有所提高,但只相当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年前的水平。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公众科学素养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影响企业技术进步、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良好的科学素养可以使消费者避免盲从、科学理性消费,促使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3)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依法履行各项职能,做到依法行政,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服务功能;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要内容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积极探索网上论坛、民情恳谈、基层对话等有效形式,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积极探索政府指导基层群众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协助政府的有效机制,共建和谐社会。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