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企业希望学校早一点了解他们的工艺过程,还把部分学生和老师请到他们的企业实习。

B.美国“好奇”号火星车配备的火星样本分析仪对火星岩石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样本中含有对生命至关重要的氮、氢、氧等化学成分。

C.我国南方再次遭遇强降雨袭击,部分地区引发洪涝、风雹、山体滑坡等灾害,已造成安徽、福建等10省(自治区、直辖市)33人死亡,12人失踪。

D.失败的教育制度,僵化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创新性人才缺失的不良后果,且造成了学术秩序濒临瓦解、青少年犯罪激增。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表意不明,“部分”修饰的是“学生”,还是“学生和老师”,不明确。C项,主语残缺,“已造成”前缺少主语“这次灾害”。D项,C项成分残缺。“造成”缺宾语中心语。可在“激增”后面加上的“严峻局面”。

实验题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2CO3、NaHCO3的性质后,了解到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那么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1)Ca(HCO3)2可溶于水;

(2)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1)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认为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甲、乙两同学的猜想是依据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反应均有沉淀产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测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溶液混合不会产生沉淀,从而鉴别出两种溶液。

(3)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

【实验探究】(1)甲同学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将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现两支试管中也都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但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实验现象,他认为仍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3)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图1):

①加热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气泡逐渐减少,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加热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①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

【问题讨论】(1)小组同学对上述实验展开了讨论,对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并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图2、图3)。请写出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写出NaHCO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时参与反应的离子_________。

(2)乙同学的两个实验中,大家对C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比较熟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而对CaCl2与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的现象难以理解,同学们又进一步查阅了资料,了解到CaCl2与NaHCO3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因而同学们知道了乙同学是通过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现象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

至于CaCl2与NaHCO3溶液为什么能发生上述反应,老师指出其反应原理较复杂,有待于今后学习中进一步探究。

(3)丙同学在加热Na2CO3固体时,开始产生少量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根据你分析:Na2CO3受热___________分解(填“易”或“不易”)。在加热NaHCO3固体时,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拓展应用】(4)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__________方法除去。

(5)要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溶液。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