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1月5日,毛 * * 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
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 * * 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 * * ,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 * * 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材料二 中 * * 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
(1)主张:毛 * * 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分析:毛 * * 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左”倾错误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
(2)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 * * 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使中 * * 和红军主力转移到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西安事变后,中 * * 党协助和平解决,中国革命由内战向全民族抗战转变。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历史地位要结合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史实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所述的“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实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