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表是我国某城市2月4日至7日的天气情况。(气温为白天最高气温和夜间最低气温,单位:℃)。完成题。

日期2月4日2月5日2月6日2月7日
天气多云雨夹雪阴转多云
气温3    -32    -10    -70    -6
 

小题1:此表反映了“雪后寒”现象,“雪后寒”的主要原因是(    )

① “雪后”受冷气团控制

②“雪后”太阳辐射明显减弱

③ 积雪的反射作用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

④“雪后”积雪融化要放出热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小题2:2月7日,影响该市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高压

B.低压

C.冷锋

D.暖锋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题目分析:

小题1:直接根据表格的天气状况、气温变化判断影响的天气系统为冷锋,故冷锋过后受冷气团控制,则气温较低;且积雪覆盖地表,雪面的反射率高,故导致了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①③正确。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2月7日为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下降,主要是由于受冷气团影响,故应属于冷高压控制。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资料的天气变化特征进而分析影响的天气系统的类型,并结合冷锋过境后对气温、气压和天气状况的影响综合分析。

实验题

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全部是NaOH;

猜想Ⅱ:全部是Na2CO3;  猜想Ⅲ:                       

【实验与探究】

(1)分析: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变质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则证明猜想     成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实验过程中产生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_________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______成立。

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             性(填“酸”或“碱”),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