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材料一:中国国务院2009年12月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绿色、生态、品牌农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形成了一大批优质农业基地和品牌产品。

(1)材料一是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材料二: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资源具有独特的人文社会性,有历史人文的积累,有农村民俗文化的绵延,有革命文化的巨变,有工业文化的当代画卷,有戏剧文化的源泉,这些构成不可转移和不能替代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是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的理论依据。

材料三:国务院指出,要把《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保护环渤海和黄河下游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把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推动这一地区科学发展。

(3)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推动黄河三角洲科学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设。

答案

(1)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体现了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体现了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绿色、生态、品牌农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黄河三角洲地区走上的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的要求。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要影响。黄河三角洲不可转移和不能替代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观,是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和动力,能促进黄河三角洲经济的发展,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将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以黄河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打造环渤海地区高效生态经济特色高地。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与效益,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理性、绿色消费,提倡勤俭节约。开发具有黄河文化、乡村与农耕文化、生态农业文化特色的民俗旅游。

解析见答案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