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30 分)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乙(36°54′N)
1 月气温(℃)9.34.7
7 月气温(℃)17.125.7
(1)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                             

                                                    。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                                          。(10分)                      

(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0 分)

(3)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10 分)

答案

(1)光照充足;地形平坦;生长期长等。交通运输;技术装备等。

(2)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

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3)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

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1)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的发展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区域比较能力,比较中美两国棉花生长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强调相似性,经济因素突出制约要素而不是原因阐述。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进行比较,突出两者相似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棉花生长有利的自然条件主要强调光照充足、地形平坦、生长期长等。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强调影响对象是我国,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交通运输、技术装备等。

(2)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理事象分布图能力、地理事象分布的描述和阐释能力以及形成原因的分析探究能力。本题要结合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来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西部年等降水量的分布大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主要由于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而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其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因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3)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学生对不同区域气温的分布和成因的比较分析能力,属区域比较类试题与成因探究题,从图中可知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美国30°—40°之间的大陆东西沿岸,从表中数据可知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其形成原因冬夏季明显不同,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但受西风带影响明显,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且呈南北向,使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本题为世界区域综合比较类试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一小题借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考查考生区域比较能力,第二、三小题借区域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其成因考查学生对区域自然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在考纲中属中等偏上难度题,属理解层面的考查。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