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关于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

①托盘天平可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滴定管和容量瓶可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

②托盘天平只能粗略地称量物质的质量,量筒只能粗略地量取液体的体积,严格地说,它们都不能与容量瓶——精确仪器配套使用。

③量筒内的残液必须冲洗下来,转移入容量瓶中。

④称量的固体(或量取的液体)可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⑤引流时,玻璃棒不能靠在瓶口上。

⑥定容摇匀后,若液面低于刻度线,可再次加水补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④⑤⑥

答案

答案:A

①②正确。备选项中缺少①或②皆不可选。由此可知答案。下面给出③④⑤⑥的解释。

③不正确。因常用的量筒与移液管、滴定管一样均属于“流出量式”的量具。如用量筒量取20 mL硫酸,倒出的液体(不包括内壁残留液体)就是(20.0 mL±0.1 mL),所以不必用水冲洗残留液倒入烧杯。

④不正确。溶质在烧杯中稀释或溶解过程总有热效应。因容量瓶的使用有一定的温度指数,只标明在一定温度下的准确体积(如20 ℃、100 mL),其含义是:只有当液体的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出的温度相同时,量出的体积才是准确的。

⑤正确。液体之所以要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是为了防止溶液溅出,所以玻璃棒的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瓶颈内壁上,但玻璃棒却不能靠在瓶口上,若如此操作,会使溶液沿玻璃棒流出容量瓶之外。

⑥不正确。用胶头滴管加入蒸馏水定容到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量。振荡容量瓶后,竖直容量瓶时会出现瓶内液面低于刻度线,这是因为极少量溶液在润湿磨口处损耗了(沾在瓶塞或磨口处)。容量瓶的刻度是以“容纳量”为依据,所以颠倒后不需再加蒸馏水至刻度,若再加,则所配溶液浓度会偏低。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材料四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4分)

(2)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四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据此归纳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2分)          

(4)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各起了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定时期的?(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