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过马路时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七分钟

内从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不予施救。一时之间,国人的道德文化随着这十八个人的漠视在一片斥责和反思中陷入低谷,多数受访者(87.7%)痛感当前社会日趋冷漠。不少人留言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才是杀死小悦悦真正的凶手。

材料二 有人在评论“小悦悦事件”时说:“我们在消除贫穷追求财富增长的过程中

‘一手硬’、‘一手软’,是导致这种社会冷漠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也有人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发展上去了,文化自然会好起来。

材料三 解决问题需要调查研究。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

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落实“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要求?下面是一组网络调查,数据反映了网友的期待。

(1)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简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三的调查结果,运用《哲学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落实“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要求。

答案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经济建设搞好了,物质文明发展了,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也能得到提高,从这个角度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有其合理性。(3分)

②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未必直接导致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观点是不合理的。(3分)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因此,在消除贫穷追求财富增长的过程中,不能“一手硬一手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2分)

(2)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只有“心”到基层,心中有群众,才能真正体察民情。(2分)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决定意识,只有真正深入一线,才能了解真实情况,真正体察民情。(2分)

③要树立矛盾观。矛盾具有普遍性,必须承认、揭露、分析和解决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勇于面对矛盾,认真解决矛盾,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2分)

④要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因此必须带着问题研究。意识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因此,要用好研究成果,推动科学决策。(2分)

(若是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角度回答,亦可酌情得分。)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