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儿男,1岁3个月,突发高热,伴咳嗽,经抗生素治疗5天无效,体温仍持续高热,中毒症状明显,面色苍白,呻吟,咳嗽,呼吸困难加重,气促,烦躁。查体:体温39℃,呼吸62次/分,心率172次/分,皮肤有荨麻疹样皮疹,血常规:WBC20.3×109/L,N90%,可见中毒颗粒,X线胸片示有圆形密度增深阴影伴有液气胸。

经上述处理气促、烦躁减轻,为明确病因,下列哪项辅助检查最有帮助()

A.血培养

B.胸腔穿刺的抽出液做细菌培养

C.免疫荧光抗体检查

D.咽拭子病毒分离

E.抗酸染色

F.穿刺液的蛋白定性检查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答题
问答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2011年6月15日公布了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向公众征求意见的情况,据统计,赞成以3000元为起征点的占15%,要求修改的占48%,反对的占35%。专家对此众说纷纭,有的说起征点不能再提高了,有的说虽然从科学角度讲起征点不宜再提高,但考虑到社会的呼声,可适当提高。
凡是向公众征求意见,难免有时候会众说纷纭。即使个税法修正案草案,早经专家草拟、论证,由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定稿,向公众征求意见的结果还是赞成者少,要求修改和反对的多。民意是分化的,而专家的意思要么是以“科学”的名义否定民意,要么是希望对民意给予适当尊重。很可能,前一种意见的影响力还要大些。
在立法与政府定价之类问题上,确实存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乃至科学结论,存在科学决策,甚至还存在科学行政。立法也好,为特定商品或服务定价也好,都始于专业人员的调查与论证,并拿出一个建议方案。像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现在要向上调整,就有历史与国际的参照,必须在我国税制大背景下,考虑政府意图与民众承受能力,形成一个专家论证意见,这大概就是专家所说的“科学”。
但人类理性并非万能,科学也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所有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结论都有其局限性。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在立法、行政活动背后,涉及对资源的配置,牵扯到各方利益。广大民众希望参与到治理活动中来,而我们国家现在也强调民众参与,科学决策要与民主决策结合,相得益彰。立法与决策再科学,也应当是民意的表达,科学与民意不是两张皮。
请结合材料,论述对材料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并作出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