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面是常见的电化学装置图,①③④中均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

B.装置②中b极为正极,该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O2+4H++ 4e-=2H2O

C.装置③中铜片为阳极,若铜片和铁制品的质量相等,电解一段时间后,电路中有2mol

电子转移,此时铜片和铁制品的质量差为128g

D.装置④中阳离子交换膜上每透过1mol Na+时,则阴极上产生11.2L H2

答案

答案:C

A项,电解稀硫酸实质是电解水,电解过程中,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溶液的体积减少,H+的浓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少;B项,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故该极的电极反应式应为O2+2H2O+4e-=4OH-;C项,阴极反应式:Cu2++2e-="Cu" ,即2mol电子转移时铜片质量增加64克,阳极反应式:Cu-2e-= Cu2+,当2mol电子转移时,铜片质量减少64克,故铜片和铁制品的质量差为128g。D项,阳离子交换膜上每透过1mol Na+时,电子转移1mol,据阴极反应式:2H+ + 2e-+ =H2 ↑,若在标准状况下,产生11.2L H2,但题意中无此条件,故D项错。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20世纪60年代,美国精神病学家罗伯特希斯试图利用在病人脑部植入电极的方法来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各种精神疾病。他之所以决定采用这一在当时备受争议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因为在此之前有科学研究发现,对老鼠脑部的“快乐中枢”进行电刺激可以使它们陷入一种狂喜状态。他在实验中发现,接受脑部电刺激的病人均表示感觉良好,并且[ ]地频繁按动电极控制开关以获得更多的刺激。不过,希斯注意到,刺激电流一旦被切断,病人的愉悦感就会立刻消失,而且这种电击治疗并不能给病人带来长期的好处。
希斯的电击疗法暗示着人脑中可能存在某种快乐中枢。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绘制出了这一神秘的快乐中枢在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图,相关刺激信号由被盖区经伏隔核传至前额叶皮质,在这一回路中负责传递信号的化学递质被认为是一种名为“多巴胺”的物质,因此,快乐中枢又被称为多巴胺系统。当时研究人员一致认为,快乐中枢的功能就是在人或动物实施了具有生存价值的行为后对墓进行奖赏,也就是说,使其体验到快感。
不过,最近美国的科学家指出,希斯等研究人员用电极所击中的人和鼠的脑部区域,其实是欲望中枢而并非快乐中枢。在对老鼠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中,他们发现,除去老鼠体内的多巴胺成分或是阻断多巴胺信号的传递,并不会影响到它们对快乐的体验,但却能抑制它们的某些欲望。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等大学的科学家进一步提出,传递快感的关键物质更有可能为类鸦片物质,而不是多巴胺。在以老鼠为对象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与母亲分离而情绪低落的幼鼠与母亲重新团聚后会分泌出类鸦片物质。而给母亲不在身边的幼鼠注射类鸦片物质也能使它们平静下来。此外,神经学家也曾发现,类鸦片物质对人的饮食快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当人体内的类鸦片物质生成受到抑制时,人的饥饿感不会发生变化,但食物给其带来的快感却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发现了一处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快感反应区,它就是位于眼眶后面、靠近大脑表层的被称为眶额皮质的脑部组织。这一发现表明,快感的产生不仅涉及到大脑的深层组织,大脑表层结构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根据以上种种最新的研究发现,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快感产生的新模型。他们认为,位于大脑深处的腹侧苍白球和相对来说更靠近大脑表层的眶额皮质应该是脑部快感系统的核心。此外,扣带皮质、体觉皮质等其他脑部区域也与快感的产生有密切的关联。而在大脑中广泛存在的类鸦片物质则取代了多巴胺,成为传递快乐的关键物质。

文中[ ]应填人的词语是( )。

A.

不由自主

B.

情不自禁

C.

身不由己 D,喜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