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有关项目团队激励的叙述正确的是()。

A.马斯洛需求理论共分为4个层次,即生理、社会、受尊重和自我实现 

B.X理论认为员工是积极的,在适当的情况下员工会努力工作 

C.Y理论认为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为公司付出努力去工作 

D.海兹伯格理论认为激励因素有两种,一是保健卫生,二是激励需求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马斯洛需求层次包括从低到高的生理、安全、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5个层次。 X理论认为,通常来说,只要员工有机会在工作时间内不工作,那么他们就不想工作,只要有可能他们就会逃避为公司付出努力去工作。 Y理论认为,员工是积极的,在适当的环境上,员工会努力工作,尽为完成公司的任务就像自己在娱乐和玩一样努力,从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海兹伯格指出人的激励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保健卫生,不好的保健卫生因素会消极地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而增强保健卫生因素却不一定能够激励员工。二是激励需求。积极的激励行为会使员工努力积极地工作,以达到公司的目标和员工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和责任感。 参考答案::D

阅读理解与欣赏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苏辙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瓦败木朽,无以待四方之客,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壮邃密,非复其旧,愿为文以志之。”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衣服得完,居处得安,于以求道而无外扰,则其为道也轻。此古之达者所以必因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夫士居于尘垢之中,纷纭之变日遘于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况乎深山之崖,野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夫骋骛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死也。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故余因二迁之意,而以告其来者,夫岂无人乎哉!

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苏辙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二日,涉其山之阳     阳:(山的)南面。

B.问之习庐山者          习:谙习,熟悉。

C.完壮邃密,非复其旧     壮:使……坚固。

D. 愿为文以志之        志:记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流转汹涌,穷水之变       B. 以待四方之游者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  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    D. 则其为道也轻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8.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即点明了游览的时间、地点和机缘,景物描写生动鲜明,连用多个比喻传神地写出了石间流水的巨大声响和湍急情态。

B.本文在写景的基础上发议论,从“僧”追求佛理谈到“士”追求“道”,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阐明了自己对求“道”的看法。

C.苏辙因获罪而被贬谪,不免有些悲观颓废,但他从二迁身上看到了“不懈”的力量,从而发出“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的感叹。

D.本文先叙后议,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语言淡雅、朴素自然,简洁畅达,富于文学色彩,体现了苏辙散文特有的风格。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