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均占有资源及预计资源短缺情况
煤炭 | 原油 | 电力 | 天然气 | |
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 60% | 10% | 5% | |
2006年短缺 | 8000万吨 | 1.4亿吨(进口) | 2500万千瓦时 | 80----100亿立方米 |
材料二 我国资源利用情况
能源综合 利用率 | 吨标准煤实际的GDP | 矿产资源回收率 | 单位产值能耗 | 机动车油耗 |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比发达国家低10% |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 |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 |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 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 |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 |
问题:(1)材料1、材料2和材料3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三个材料共同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什么问题?
(3)你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1)材料1反映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及重要战略性资源严重短缺,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2反映我国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说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低。
材料3反映我国的环境可持续指数排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后面,说明我国的环保任务任重而道远。
(2)共同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3)①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②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消化液结构优化升级。
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利用经济手段、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能耗,限制和淘汰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
④企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⑤发展经济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自觉养成节约的良好习惯。
⑦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考生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言之有理,均可)
三则材料均围绕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设置,目的在于考查如何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前两问依据材料信息不难作答。第三问考查该问题的途径,回答时要全面,从观念到具体做法、从市场调节到宏观调控、从生产到消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