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内阅读。

  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家时,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

  ……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1.父亲中彩后,“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彩后的父亲为什么看不出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先是难以置信,几次兴奋,后又闷闷不乐,最后又明白了道理。因为“我”的心情是随着父亲的表现而变化的。

2.因为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3.因为父亲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在道德上是个高尚的人,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财富,“我们”全家都为父亲骄傲。

(意思对即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4分)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群贤毕至,少长集咸:都

B.列坐其次:旁边

C.况修短随化:自然

D.彭殇为妄作齐:使……相等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4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分)

(2)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2分)

小题4:兰亭集会,作者有“信可乐也”的感受,请你从文中概括出两点最主要的原因。(3分)

小题5:结合文本,简析作者的生死观。(3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