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What surprised me was not what he said but _____ he said it. [ ]

A. the way

B. in the way that

C. in the way

D. the way which

答案

答案:A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高山流水话古琴

  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鸟巢中央场地,平坦如一张巨大的书案,案上一卷中国古代画轴缓缓展开,古琴声起,《高山流水》淌进场中。那厚重的古琴拨弦发出的天籁之音使人灵魂震颤,将中国文化蕴含的素雅之意发挥到极致。

  ②琴是一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在我国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到春秋时期已经成为一种独奏乐器。《诗经》中有不少诗篇提到古琴,如《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吕氏春秋》中还记载了伯牙弹琴、钟子期善听的故事。相传伯牙在弹琴的时候,无论是表现“巍巍乎志在高山”,还是表现“洋洋乎志在流水”,他的好友钟子期都能心领神会。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从此再也不鼓琴了。

  ③古琴一般长约13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5厘米。琴多由桐木面板和梓木底板胶合而成,外表髹以中国大漆。面板又称琴面,由拱形长方形木板制作,琴面无品无柱。底板上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圆形出音孔,向下传音;一个称为龙池,一个称为凤沼。琴面外侧镶嵌有13个螺钿做的小圆星状的徽,为泛音和按音音位的标志。琴面张七根弦,自外向内,由粗至细排列。

  ④古琴有四种演奏形式:独奏、琴箫合奏、琴歌(弹琴伴歌)和“雅乐”合奏,其中最多的是独奏。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拨弦,左手按弦。古琴音色十分丰富,拨弦音色主要有散、泛、按三种变化。散音是空弦发音,音色浑厚刚劲;泛音是左手轻触徽位,透明如珠,深远纯洁;按音是左手按弦发音,既可使琴音坚实明朗,又可因手指能在琴弦上自由移动而奏出滑音、颤音等各种效果。

  ⑤古琴韵味深长,琴乐所追求的意境也往往幽静深远、恬淡中和,因此琴历来是中国文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程,被列为“四艺”之首。唐代诗人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弹琴于竹林之中,产生物我两忘、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体验。白居易则感慨“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船夜援琴》),在聆听琴音的过程中忘却古今,超脱尘世,进入恬淡高远的境界。刘禹锡《陋室铭》中描绘的境界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其居室虽然简陋,但飘洒着“素琴”的琴声,就显得无比高雅。宋代欧阳修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其“六一”便是酒一壶、棋一局、琴一张、诗书一万卷、金石一千卷,外加一老翁。东晋的陶渊明虽然不会弹琴,但依然准备了一张无弦琴,每当朋友聚会,就弹起这无弦琴。他在诗中写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在寂寞、虚无之中求得心灵的充实和满足。

  ⑥“琴者,乐之统也。”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水泥森林里奔波忙碌的都市一族,不妨放慢生活的节奏,用一颗沉淀的心,细细领略一弦一音的深意,让音乐在体内共鸣,抓住被感动的瞬间……(有删改)

1.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②-⑤段从哪几方面介绍古琴?(每方面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举例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下面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古琴音色十分丰富,拨弦音色主要有散、泛、按三种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探究。

(1)第⑤段中的“四艺”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古琴的推广拟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日本钢铁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8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钢产量由1950年的500万吨,增至1980年的15000万吨。长期以来,美国的钢铁厂家一直以其高劳动生产率闻名于世,随着日本钢铁产业的崛起,美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不过直到60年代中期,美国仍领先于日本。当时,美国钢铁企业每万人小时平均产钢7吨,而日本只有5吨,但是此后10年日本钢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每万人小时产钢9吨,而美国只有8吨。
钢铁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率,日本比美国高出2.5倍,但是每吨钢成本的工资含量日本为45美元,低于美国的47美元。美国的钢铁厂家从60年代初期就受到日本方面越来越大的威胁。日本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本国钢铁厂家的竞争能力胜过美国,日产钢铁源源不断地出口到美国,对美国钢铁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美国钢铁企业的压力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出面控制对日本钢铁的进口。
日本钢铁企业的竞争优势源自何处有人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是低工资优势。日本钢铁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初一直拥有相对于美国的低工资优势,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间,日元暴跌,日本职工工资平均为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钢铁企业充分认识到并利用这一优势,注意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了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二是在全球范围选择进口廉价原材料。日本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但在70年代初,能源危机之前,原材料价格便宜,日本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选择进口优质而价廉的矿石、煤炭、石油等原材料,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海底仓库。
以上两个原因是否充分解释了日本钢铁企业的崛起了呢
7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原有的一些优势实际已经丢失或减弱。从1957年到1975年,日本钢铁企业单位劳动时间的工资费用提高了8倍,而同时期美国仅提高了2倍,战后以廉价劳动力为武器而取得竞争优势的日本钢铁企业,原来的“武器”越来越不顶用了。为了维持日本钢铁企业的成长,只要有可以降低成本的机会,日本企业从来不放过。举例来说,50年代末,美国和日本均相继建成了一批容积为2000立方米的高炉。10年以后,日本相继建成了一大批容积超过5000立方米的超大型高炉,而美国新建的高炉没有一座超过4000立方米,且数量也不多。
1982年,日本的高炉600超过2000立方米,而美国超过2000立方米的高炉不足10%。从1951年到1970年20年间,日本钢铁界建成了12个从炼铁到炼钢流水作业的钢铁厂,所建成的钢厂在当时均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美国在1951年后仅建成了两个从炼铁到炼钢流水作业的钢铁厂,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也小。美国新建的两家连续作业钢铁厂所生产的粗钢,仅占美国全年粗钢总产量的5%。而日本新建的12家连续作业钢铁厂所生产的粗钢,占日本全年粗钢总产量的75%以上。日本钢铁企业降低成本的再一个途径是尽可能地采用先进技术。如在生产工艺技术方面采用了纯氧项吹技术、连续浇铸技术,在管理方面则广泛地应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这两方面的技术都带来了大量的成本节约。
合理的生产布局是日本钢铁企业获得低成本优势的又一源泉。日本考虑到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的特点,厂址选择倾向于靠近海港,不少工厂都建在海港内,以降低运输成本。例如,日本钢管公司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厂——扇岛钢铁厂,即是建在人工造的小岛上。该小岛系从1971年开始填海而成。
石油危机之前,日本炼钢投人的主要能源是石油。石油价格成倍上涨后,日本钢铁企业立即着手改变能源技术结构,用煤炭代替石油并与采用新技术实现企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从1974年到1980年,日本国内所有钢铁企业,全部实现用煤炭代替石油。日本企业为此花费了大量投资,但同时却建成了占全国生产能力80%的节能型连续浇铸系统。日本的炼钢能耗比欧美国家都低。
日本的钢铁企业在顺应环境的变化和不断提高企业和竞争能力方面,不愧作为日本和世界企业的典范。但是,由于全球性钢铁需求的下降,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加上兴起的发展中国家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日本的钢铁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为对此作出反应,日本的川崎制铁公司、于1986年6月设立了“川崎技术研究”部门,从事新事业开发。该部门的方针为“制敌抢先”,只要能抢在其他企业之前上市的商品,都可能成为开发对象。川崎公司时常利用进习、研修方式改变干部的观点,强化其应变能力,如1984年的研修论题就是:“世界钢铁业的兴衰与公司的应对之策”。
根据上述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日本在50年代至70年代建成的12个钢铁厂的生产能力普遍比美国新建的钢铁厂大,说明日本钢铁业在追求:______

A.降低钢铁生产的机会成本
B.降低钢铁生产的运输成本
C.钢铁生产的规模经济
D.钢铁生产的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