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1000美元达到3000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请结合材料,辨折这一观点。

答案

(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本题考点: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但这并不是说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我们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形成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发展。

单项选择题

岩画,是绘制、凿刻在岩崖或石块上的图画,是原始文化的一种载体。中国公元5世纪的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著录了黄河由宁夏入内蒙古途中的岩画,他的描写当属世界上最早对岩画的记录。从全球范围来看,写实主义是岩画的主要风格。在造型上,岩画只是把握基本形态,构图比较凌乱分散,整体感不强,显示出一种原始性。
岩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大约在旧时器时代末期,生活存北方草原上以狩猎为主的原始人群,开始在山洞中制作手印。约在距今10000年左右,岩画中出现了鸵鸟、大角鹿、披毛犀、野牛等野生动物。到距今6000~4000年时,从狩猎者所画的猎获的动物看,主要有岩羊、北山羊、驯鹿、马鹿、黑熊等。到距今4000~3000年,岩画中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约从公元6~19世纪,在中国北方草原先后流行着突厥文、回鹘文、栗特文、西夏文、藏文和蒙文,作为文字出现之前代替文字记录生活的岩画,此时已完成了历史使命,走向了衰落的道路。
远古人类遗留在岩石上的画面,最早的据说已有四万年的历史,绵延至现代的原始部族仍有制作。今天被人们发现的岩画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的印度和中国。
岩画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原始文化遗存,与地理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迄今所知,欧洲最早的岩画作品出现在旧时器时代晚期,最晚到19世纪。在这样一个长达几万年的时间内,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舞台,历经沧海桑田,变化巨大。根据冰川边缘的进退以及近年孢粉分析所提供的气候记录,冰后期的气候经过了剧烈的周期性变化。这一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早期的人类活动。而以社会实践活动及环境为题材的岩画,就必然会反映这种地理环境的演变。

岩画主要是以什么作为题材的

A.社会实践活动及环境

B.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

C.狩猎者的生活环境

D.地理环境的演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