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逻辑斯蒂方程中的修正项(K-N)/K,是逻辑斯蒂系数,其意义是

A.环境压力的度量

B.环境负荷量

C.增长量

D.常量

答案

参考答案:A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百丈山记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署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记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垒石为,十余级乃得度——磴:石阶

B.磴而东,即得小涧——循:顺着

C.阁其上流——据:拥有

D.因各别为小诗以其处——识:通“志”,记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十余级得度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B.①乡人凿石容磴

  ②皆好辞而赋见称

C.①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D.①又以告夫欲往未能者

  ②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3.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体现百丈山“最可观”的一组是(     )

①右俯绝壑,左控垂崖 ②前瞰涧水,后临石池③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

④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⑤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⑥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作者没有把笔墨花在记述出游的时间、行程上面,而是着力于描写百丈山的优美风景,抒发对百丈山的喜爱。

B.朱子此文,在结构的安排上显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作者特别指出其不足观者有山庵、壁其后和石台之东等处,反复告诫游人不要前往。

C.文章通篇状物写景,准确形象,细致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对景物的选择安排,又蕴含了作者的审美理念。

D.作者以自己的审美判断,对“最可观”与“未可睹”的景物进行描绘。对“可观者”“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目的之一是为了“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lián)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

小题1:对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巨绅家将嫁女  适:正碰上    B 又出示阖城户口各归第宅  谕:谕告

C乃嘱吏目   阴:狡猾          D 过午二人   得:抓获

小题2:下列句中的“而”与“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B.聚室而谋曰

C.以待饥者而食之

D.学而不思则罔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刺史无术”反衬了于成龙破案如神,迅速破案又表现于成龙不仅机智而且勇敢的特点。

B.于成龙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这是一招敲山震虎,也充分利用做贼人心虚的特点。

C.二人多次出城,本因有急事,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D.盗贼将妆奁席卷而去体现其利令智昏、贪婪特点,而他们竟想到着女装出城足见其狡诈。小题4:解释划线的词语(4分)

①杀黑龙以冀州             济:                ②寒暑节        易:         

③从而焉                        谢:                ④以玉人        示: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译:

(2)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