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12分)2007年3月5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审议的《物权法草案》于2007年3月8日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回溯《物权法》草案的审议、修改过程,从机关单位到公司企业,从法律专家到普通百姓,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平等保护物权的原则,尽可能协调各方意见、兼顾各方利益,重点解决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正是制定《物权法》过程中的鲜明特点。

(1)平等保护物权的原则下,如何处理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中的关系?(3分)

材料二 温 * *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会议提出的一系列关键之举,涉及安全、医疗、上学、就业等百姓关注的领域,透出许多新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联系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政府目前应如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4分)

材料三 会议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3)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实现社会公平有什么意义?(5分)

答案

(1)①坚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平等的地位;②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③将公有制与非公制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各自发挥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每点1分,共3分)

(2)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社会公平。③发挥财税作用,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民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④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人民生活。(每点1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3)①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②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③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④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⑤有利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每点1分,共5分。)

第⑴问考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知识点。解答本题要注意审题,一要明确是回答二者关系,二要明确是从平等角度来分析。可从两者市场地位,对等态度、统一点等方面组织答案。第⑵问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强。解答本题要抓住设问中关键词“政府”,这一指向从经济生活角度就是要立足国家宏观调控进行分析。可从经济发展、财税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等方面进行回答。第⑶问本题考查公平与效率关系、科学发展观等知识点,解答本题可分两步,第一步先明确公平本身的地位,第二步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对经济发展、城乡、人民切身利益等角度进行分析。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