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5月9日清华大学的师生在焚烧日货

材料二 “中日关系有很多话要说,但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我们党的十二大强调这一点,说明是中国长期的国策。”   

——邓 * * 论中日关系

材料三 “现在社会上有人提出抵制日货,起因是想表达对日本一些人否认侵略历史等一系列错误言行的不满。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生产要素相互交流,按价值规律进行配置,经济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许多外国品牌是在他国以合资或合作的形式生产的,企业利益交织在一起,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因此,抵制商品将损害双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我们的对外合作与发展。我们相信这部分群众会理智地表达爱国热情,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2005年商务部部长薄 * * 就中日经贸关系答记者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清华大学的师生反日情绪高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2)为什么我们今天既要继承五四精神,又不赞同当今某些人存在的抵制日货的思想?根据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不得整段照抄原文)

答案

(1)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2)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是中国国策。抵制日货,不利于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日之间经济利益交织在一起,抵制日货既损人又不利己。

(用以下任何一种观点进行论述即可)

第一,五四爱国精神是一种维护国家主权、促使国家繁荣昌盛的爱国精神,而并非盲目排外或反日。

第二,我们应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从理性爱国的角度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主权,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和平与发展”,主题中,我们应追赶世界大潮,积极主动参与,谋求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较为容易,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题现实意义较强,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观点加以分析说明,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