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1)实验室可用下列A或B装置制取氧气,用C装置收集氧气

①写出C装置中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②如果选用B、C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装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______;试管中装入的药品是______;当观察到C装置中_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______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这是因为______

(2)“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实验的灵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影响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因素”的探究实验.下表是该化学兴趣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采集的一组数据:用10mL H2O2溶液制取150mL氧气所需的时间(秒)

反应条件\浓度30%H2O215% H2O210%H2O25%H2O2
无催化剂、不加热几乎不反应几乎不反应几乎不反应几乎不反应
无催化剂、加热360480540720
MnO2催化剂、加热102560120
①该研究小组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浓度、______、______等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②从上述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中任选一个,说明该因素对分解速率有何影响?

______.

答案

(1)如图所示制取氧气的装置,写出常用仪器;制取并收集氧气时,注意其操作步骤(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和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

(2)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和催化作用(改变反应速率),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催化剂、反应物本身的性质,状态等.

故答案为:(1)①集气瓶   水槽②气密性  氯酸钾 连续均匀快速冒出气泡     移出导管     防止冷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2)①温度  催化剂②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度

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简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炎武是清代学术的开山之祖。……他一生激烈批评空谈心性、剿说玄理的虚芜之论,坚决反对雕琢辞章、缀辑故实的无用之学,……他主张以“修已治人之实学”,代“明心见性之空言”,强调学问不仅要修诸身心,更要达于政事。

——魏长宝《顾炎武与乾嘉学派》

材料二:

考证学在清代中叶达到了顶峰,它完全主导了中国的学术界。……清代学者对丰富的中华文化遗产重新作了评估和整理,但没有建立什么新的思想成分,或者说没有创立什么重要的哲学学派。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勤勉尽心的解释者和整理者,但不是创造性的建设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6版

材料三:

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就精辟地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体现了一种新的学术追求。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四:

泰西自十五世纪文学复兴以后,学者犹不免涉于诡辩,陷于空想。自倍根(注:弗兰西斯·培根)兴而始一矫之。有明末叶,正中国之诡辩空想之时代也。及时之亡,顾、黄、王、颜、刘诸子,倡实践实用之学。得其大者,(乾嘉)…诸君,同时蔚起,各明其一体。其时代与倍根同,其学统组织之变更,亦颇相类。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材料五:

李鸿章说:“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万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中国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能自立,若不自强则事不可知。”他希望“士大夫留心经世者皆当以此为身心性命之学,庶几学者众而有一二杰出,足以强国而赡军。”

——苑书义《李鸿章传》

回答:

材料三中“新的学术追求”具体含义指什么?简述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