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新人文主义关注人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强调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的高度来理把握“人文”概念.“人文”之“人",应是唯物史观意义上的“现实的人”;“文”,应“现实的人”的文化与精神生活.狭隘的人文主义者,则将“人文"仅仅局限在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的范围内,离开“现实的人’’抽象地谈论人的精神生活(当然,只关注人的物质生活而忽视精神生活,则是对“人文”的另一种扭曲).在对待“科学”的观念上,新人文主义与狭隘的人文主义有着本质区别.狭隘的人文主义,把科学及其价值归结为“实证主义”或“功利主义”,因此将其置于人文主义的对立面予以批判,于是进一步加剧了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和对立.事实上,科学的诸多价值在本质上都是人文的.科学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使科学具有极为深刻的人文意义的基础,不能将其归结为狭隘的“实证主义”或“功利主义”;事实证明,它对于人和文化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具有根本性的积极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科学不仅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而且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里已经包含了对科学技术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深刻的理解.在新的人文观念的视野中,科学不仅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前者的重大作用显而易见.后者的作用也被无数事实所证明:它在精神生活的层面上关注和推动了人和文化的发展,从而给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注入更加完整更加深刻的意义. 遗憾的是,有许多人文主义者在科学之于人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问题上持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只有诸如文学艺术等所谓“人文文化”才具有精神生活的意义和净化社会环境的价值,而科学的精神实质是“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剖析实质,他们恰恰是在用狭隘的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光来审视科学,自然会无视科学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了;他们对于人的精神生活的理解也是十分狭隘的,只将其局限在人的非理性活动层面上.显然.狭隘人文主义的种种观点,障蔽了审视现代“科学文化’’的视野.一旦超越上述狭隘视野,我们便会清楚地发现“科学文化”与所谓“人文文化”一样,对于人的精神生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进一步领悟科学文化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即认识价值、思想价值、智力价值和狭隘人文主义所否认的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等.科学同艺术一样,都是人类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艺术在不断追求美和发现美,而科学在不断追求和发现真理的过程中也留下了光彩熠熠的轨迹,它们都抚慰着、震撼着、净化着人的心灵.因此,可以这样结论:科学同艺术一样具有不可否认的、重要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显然,树立新人文主义观念,不仅有助于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促进和共同发展,而且有助于二者更充分地实现各自的价值.

对文中所说的“在对待‘科学’的观念上,新人文主义与狭隘人文主义有着的本质的区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前者重视科学价值,关注人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后者加剧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和对立

B.前者强调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后者将“人文”局限在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的范围内

C.前者认为科学同艺术一样都是人类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后者则无视科学的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

D.前者肯定并强调科学的诸多价值具有人文意义,后者则认为科学及其价值与人文精神是对立的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新人文主义与狭隘人文主义的本质区别”,在文中是针对二者对待“科学"的观念而言的,以是否承认“科学”具有人文性为区别点.A项,前一个分句是“前者”能发现科学人文性的思想基础,后一个分句是“后者"理念偏狭所产生的不良后果.B项,前一个分句是“前者”理解和把握人文性概念的视点,后一个分旬是“后者”对人文理解的局限性.C项,前一个分句是“前者”对科学与艺术共性的认识,后一个分句是“后者"对科学人文性的否定,A、B、C三项,都没有统一的比较层面和区别点.

单项选择题

根据经济普查资料初步测算,我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95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3904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6521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869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5018亿元,其中,运输邮电业增加值12148亿元,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5250亿元。与2004年全国GDP年快报核算数相比,按经济普查资料计算的G。DP总量增加了23002亿元,提高了16.8%。其中,第一产业因不在这次普查范围内,数据变化不大,重新核算后增加了1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增加517亿元,提高了0.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21297亿元,提高了48.7%。在GDP总量多出的2.3万亿元中,有93%是第三产业引起的。造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较多的原因,主要在于资料来源的增加。经济普查覆盖了第二三产业所有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大大补充了以往常规统计中难以准确全面反映的私营、个体服务业资料以及大量的新兴服务业资源,如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互联网信息服务和卫生传输服务业、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家政服务业等。通过经济普查,进一步查清并补上了常规统计中第三产业漏统的部分。

2004年GDP重新核算后,与年快报数相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

第一产业比重由原来的15.2%下降到13.1%,下降了2.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比重由原来的52.9%下降到46.2 %,下降了6.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重由原来的31.9 %上升到40.7%,上升了8.8个百分点。

重新核算后,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服务业在经济整体中的份量不像原来估计的那么低,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功不可没。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虽然目前的三次产业结构比原来核算的要合理得多,但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矛盾依然存在。

在2004年全国GDP年快报核算数中,第二产业增加值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多了()。

A.0.472

B.0.656

C.0.679

D.0.761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