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定项选择

甲粮油贸易公司与乙食用油脂厂签订一份合同,双方约定由甲方提供毛糖油10吨,乙方负责加工成精糖油。乙方应以甲方提供的毛糖油酸价为基数,降低8个酸价,并脱色去杂,使其达到食用标准,加工费由甲方提货时付清。合同签订后,乙方就甲方提供的毛糖油按约定降低8个酸价处理。后甲方在提取精糖油时,经化验发现其高于食用标准2个酸价,当即要求乙方返工。双方对返工费的负担发生争议。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各题: 若在合同履行期间,山洪暴发,10吨毛糖油全被洪水冲走。对此项损失,应由谁负担

A.甲方

B.乙方

C.甲、乙方平均分担

D.主要由甲承担,乙适当分担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对于承揽合同中定作人提供材料的风险,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由控制权人承担责任,限承揽人承担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应由所有权人承担责任,限所有人承担责任。通说认为,材料风险应由所有人承担。故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它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秩序井然的有效的官僚机构、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材料二 秦始皇一举废除了分封制度,不过,继秦而起的汉皇帝更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秦始皇建立的帝国结构又渐渐恢复,只是没有原先的恐惧和压迫。因之,汉帝国繁荣了四个世纪,约相当于罗马帝国的统治时间。

材料三 宋以后的元朝(1279——1368年)是独特的,因为它是蒙古人而非中国人的皇朝。那以前,游牧民也时常入侵中国,但只能偶尔控制个别地区。而那时,一支蛮人的入侵队伍却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实际上,这些蒙古人当时已侵占了欧亚大部分地区,那时的中国仅是一个东起太平洋、西至黑海的庞大帝国的一部分。但是,这些蒙古统治者,人数上较之他们千百万的中国臣民,少得可怜,而且,得不到中国贵族和农民的拥护。他们以征服者的身份进行统治,对中国的制度或者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几乎没作什么让步。他们起用外国人参与行政管理,推崇趋于衰退的佛教而不提倡儒家学说,并普遍地剥削国民。因此,当他们的军事力量衰落时,其 * * 也就为起来造反的农民和心怀不满的士大夫所消灭。——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帝国结构”的主要表现。促使这种“帝国结构”结束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汉朝在初期是如何管理地方的?产生了怎样的后果?最终是采取什么措施“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元朝是在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的?材料中作者认为元朝“庞大帝国”被消灭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制度演变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