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k、a、b为正整数,k被a2、b2整除所得的商分别为m,m+116.

(1)若a,b互质,证明a2-b2与a2、b2都互质;

(2)当a,b互质时,求k的值.

(3)若a,b的最大公约数为5,求k的值.

答案

(1)设s为a2-b2与a2的最大公约数,

则a2-b2=su,a2=sv,u,v是正整数,

∴a2-(a2-b2)=b2=s(v-u),可见s是b2的约数,

∵a,b互质,

∴a2,b2互质,可见s=1.

即a2-b2与a2互质,同理可证a2-b2与b2互质;

(2)由题知:ma2=(m+116)b2

m(a2-b2)=116b2

∴(a2-b2)|116b2

∵(a2-b2,b2)=(a2,b2)=1,

∵(a2-b2)|116,

所以a2-b2是116的约数,116=2×2×29,

a2-b2=(a-b)(a+b),

而a-b和a+b同奇偶性,且a,b互质,

∴a2-b2要么是4的倍数,要么是一个大于3的奇数,

∴(a-b)(a+b)=29 或(a-b)(a+b)=116,

∴a-b=1,a+b=29或a-b=1,a+b=116或a-b=2,a+b=58或a-b=4,a+b=29,

解得只有一组解符合条件,

a=15,b=14,

∴m(152-142)=116×142

∴m=4×142=784,

∴k=784×152=176400;

(3)设a=5x,b=5y,即x,y的最大公约数为1,

则m(a2-b2)=116b2

∴即m(25x2-25y2)=116(25y)2

∴m(x2-y2)=116(y)2

∵x,y互质,则有:m=24×72

∴x=15,y=14,

a=75,b=70,m=784,

k=784×752=4410000.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江 楼
①这是临流的小楼一角,立在浔阳江畔,白塔洋头。
②江楼并排五间,我寄寓其中的一室。面积不大,建筑朴素简陋。南面一排纸窗,窗棂上雕着拙朴的图案。窗外却是一幅曼妙无比的天然图画。连绵起伏的青山横亘在前,青翠扑人。山下的小村襟山带水,零落的村舍,掩映在绿树丛中。早晚升起缕缕炊烟,斜阳影里,织结遥远的梦境。村外田畴一片,碧波无垠。一条晶莹的小河,穿过田野,蜿蜒地流向村口。村口一座石桥,两岸乌桕,把小河迎进村里。
③窗下是镇闩潺潺的浔江,对岸有一座路亭,亭边系一只挪亚方舟式的渡船。东望白塔洋,烟波浩渺,白茫茫一望无际。普照寺玲珑透剔的琉璃阁矗立其间,远处是隐约苍茫的天涯云树。
④这不是什么名山胜水,平凡得地图上找不到,方志中无记载,只在唐宋人的画境中似曾相识。它未经名人雅士的讽咏礼赞,不著一字,自然风流。它不是珠围翠绕、搔首弄姿的名媛闺秀,而是蓬门筚户中光彩照人的碧玉,荆钗布裙,风鬟雾鬓,自有她天生质朴的气韵。
⑤“故乡多少佳山水,不似西湖浪得名。”
⑥我抄下刘大白的诗句,张之素壁,当作“江楼铭”。

下列对文章第②段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山临高,放眼望去,描绘出一幅山村的“天然图画”,使人感到一种本色的美。

B.作者写江楼不大,作者的居室也不大,但窗棂上“拙朴的图案”,使人感到一种质朴的美。

C.作者倚窗俯瞰,写山写水,写人写物,并由眼前的山水引起对于“织结遥远的梦”的无限遐想。

D.作者由山上写到山下,由村内写到村外,由小河写到石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