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某工厂有100名工人报名参加了4项专业技能课程中的一项或多项,已知A课程与B课程不能同时报名。如果按照报名参加的课程对工人进行分组,将报名参加的课程完全一样的工人分到同一组中,则人数最多的组最少有多少人?

A.7 

B.8 

C.9 

D.10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解析

根据一体,报名情况数共有:

当只报名一种课程时,有=4种;

当报名两种课程时,有-1=5种(“1”为AB同时报名时的情况);

当报名三种课程时,共有ACD、BCD两种情况;

故共有4+5+2=11种情况数。为使人数最多的组人数最少,则应让其他十组人数尽可能的多,则可以构造为1组10人,其他10组9人的情况,故人数最多的组人数最少为10人,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统筹规划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说:“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

材料二 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摘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述评》

材料三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摘自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摘自毛 * * 《新民主主义论》

(1)材料一反映了梁启超怎样的历史观?你认为“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蜕壳”的因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5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这一观点形成的原因。(4分)

(4)材料四中,毛 * * 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根据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