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1)定义:嫁接就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嫁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是生产中常用的一种营养生殖方法.接上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芽接是用芽作接穗,枝接是用枝条作接穗.意义:Ⅰ______Ⅱ______.

(2)为什么无论是芽接还是枝接,都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举例哪些果树用芽接?哪些用枝接?

(4)鸭梨果大味甜,但抗病力弱;杜梨果小味涩,但抗病力强.如何选择接穗与砧木进行嫁接?

答案

(1)嫁接属于无性生殖,嫁接是在果树栽培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它不但繁殖速度快,而且能保持其优良性状,使果树高产优质.

(2)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3)嫁接分为芽接和枝接,基本上同一种植物都可以进行芽接和枝接,但不同的植物稍有差别,一般云香科的,如柑、橙、柚、桔等多用枝接;而桃、梨、山楂等多用芽接.

(4)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鸭梨的枝是接穗,因此成活后所结果实的果味应该和接穗的一样,杜梨作为砧木.

故答案为:(1)繁殖速度快;能保持其优良性状,使果树高产优质;

(2)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3)芽接:桃、苹果、梨等;枝接:柑、橙、柚、桔等.

(4)鸭梨的枝是接穗,杜梨作为砧木.

阅读理解与欣赏

五块钱的故事

       ①5元钱能够干什么?那一天我突然问自己。我4岁的女儿听见了,大声地说可以买两支冰淇淋。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我想起了父亲和5元钱的故事。

       ②那一年父亲上完小学,并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县一中。正当他满怀希望地迎接新学年到来的时候,我爷爷对他说,别上了,在家里割草吧。父亲的梦一下子被打碎了,他整日地哭泣,并拒绝干任何事情。爷爷没有办法。最后说,你自己挣够学费,你就上。

       ③学费是5元,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只是两支冰淇淋的价格,但对30年前的父亲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爷爷说这句话其实压根儿就没想让父亲去上学。

       ④父亲沉默了好多天,最后他拿起镰刀,第一次向命运挑战。他冒着盛夏的(kù  rè)__________

 __,钻进田间地头给生产队割青草,有时一天下来割的青草捆起来比他人还高,足有100多斤。100斤青草,生产队给算5个工分。那一年一个工分大约合5分钱,这样父亲最多的一天能挣到0.25元了,20多天就能挣够5元钱。他一遍又一遍地计算着,仿佛一个登山者不断地抬头看着距离山顶的路。最后,父亲离自己的目标只有(yī  bù  zhī  yáo)____________了,再割100斤青草,就凑够5元钱了。

       ⑤那一天早上父亲起得特别早,他激动地走在田间小道上,仿佛看到了自己已身处课堂。那一天特别炎热,但父亲已顾不得了,拼命地割着草。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最后他感到头晕脑胀,迷迷糊糊举起镰刀一下子割在了自己腿上,血从他的腿上流出,他倒在了地上。等他从病床上爬起来的时候,县一中已开学半个多月了。而爷爷也说,为了给他治腿伤,花了十几块钱,学上不成了。

       ⑥在我的记忆中,每当我跟父亲要钱的时候,他从来没有说过不给。甚至在外求学时,我想喂一喂肚子里的馋虫却说谎要订复习资料的时候,父亲也从未问过我什么,而是即使东借西凑也把钱如数寄来。直到有一天,父亲给我讲了5元钱的故事,我后悔地跑到校外树林里,把头撞到一棵小树上,让疼痛减轻我内心的愧疚。从那时起,在校期间我便再也没有吃过食堂以外的任何食品了。

       ⑦我感谢父亲给我讲的故事,让我再告诉我的女儿吧,也许长大了她会说5元钱能做很多事情,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1、在文中的拼音处写上汉字。

2、第②节划线句中的“梦”是指____________,“梦被打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节划线句中说5元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说它“不小”是因为5元钱相当于__________(割草计算)和__________(工分计算)的价值。

4、根据文意写出第④节中对“父亲沉默了好多天”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次向命运挑战”说明此“战”艰难,联系上下文,写出“艰难”的具体表现: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节中既写父亲总是满足我用钱的要求,即使东借西凑也“如数”给我;又写父亲给我讲了5元钱的故事,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谈谈你对结尾段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