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为了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本质,我国《宪法》特别规定了任何人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性

B.任何公民,未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和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C.为了保护公民的人格尊,《宪法》规定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滂和诬告陷害

D.被判处刑罚的人不享有言论、出版的自由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考点] 公民权利
《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可见,虽然我国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相当普遍的,但是仍然有条件和限制,而不是任何人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此 A项错误。《宪法》第37条第2款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可见,B项中认为必须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和人民法院决定,表述错误。《宪法》第 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因此C项表述正确。《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刑法》第54条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③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④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可见,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享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但此处被判处有期徒刑,并不意味着一定是被同时剥夺了政治权利,也可能还享有出版和言论自由,所以D项表述错误。

单项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A市某校高一(1)班一个探究学习小组,在学习“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时,准备围绕“A市就业现状与对策”开展探究性学习。该探究学习小组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网上查询等形式,收集到以下信息:

A市每年大约有工作岗位1万个,但城市待业、失业人数高达5万人。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也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如地税局招聘公务员职位2名,应聘报名人数超过1500名,其中不乏高学历、名校毕业生;而某企业招聘勤杂工5名,竞未收到一份申请,究其原因,许多待业者认为,到企业做勤杂工,太丢面子了。

同学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后统计发现:在A市失业人员中,有10%遭到企业无故解雇但忍气吞声;有 45%感到自己没有相应技能不敢应聘;有6%待在家中等待政府安排。

同学们通过探究还发现。A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至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如果你现在加入该学习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探讨劳动者该如何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开展就业探究活动的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