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给下面句子中的画线字选择合适的拼音,并写在括号里。  

1.笼(lóng lǒng)    

     夜幕降下来了,黑暗(     )罩着大地,连(     )中的小鸟也要睡觉了。    

2.的(dí de)    

     小明(     )这句话(     )确说错了。    

3.乐(yuè lè)    

     今天的音(     )课上,我学会弹奏一首(     )曲,这让我(     )得合不拢嘴。  

4.着(zháo zhuó)    

     大家都认为小明的这一(     )高明,所以我们就马上(     )手准备了。

答案

1. lǒng  lóng    2. de  dí    3. yuè  yuè  lè    4.zhāo  zhuó

材料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法”的职能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一中商鞅的观点,分析材料二中“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四的共同观点有哪些?材料四与材料一体现的法治思想又有何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中国现代史的有关史实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并结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