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此即是说,词句在文中的运用,应符合于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应符合于文章的意境。

  宋代某尼《悟道诗》诗云:“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有人认为把“春在枝头已十分”中的“在”字改为“闹”字更能体现春意盎然之态,使得诗歌意境更高。你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同意。首先,诗歌一二两句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写诗中人寻春,说明诗中人并未察觉到身边的春意甚浓,而若用“闹”字,则其所体现出的盎然春意与诗歌一二句意境不符合。其二,诗词中的梅花常寓高洁、典雅、淡远之意,写梅花若用“闹”字,必然会贬低梅花的高格,破坏了梅花的精魂,与诗歌原来的意境不相符。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