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
材料一 自去年12月底以来,澳大利亚、斯里兰卡和巴西相继发生罕见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许多人将所发生的灾难与“拉尼娜”现象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该区域海面持续偏暖的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本次拉尼娜现象开始于2010年年中,现在仍在持续。
材料三 2010年某月份赤道及南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分布图。
注:距平是指与正常状况的差异,正值代表比正常值大,负值代表比正常值小。
(1)读材料三,从热力环流和东南信风强弱变化的角度分析导致澳大利亚洪灾的原因。
(2)由于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我国东部部分城市也经常遭遇暴雨并形成内涝现象,同时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和人员伤亡。简要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
(1)澳大利亚附近海域水温比正常年份高,空气的上升运动强烈,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多;副热带海区与赤道附近海区的温差大,会使东南信风增强,给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带来大量降水。由于降水量的增加,导致澳大利亚发生洪灾的机率增加。
(2)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往往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形成洪灾。
题目分析:
(1)根据材料三,出现拉尼娜现象。澳大利亚附近海域水温比正常年份高,空气的上升运动强烈,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多;副热带海区与赤道附近海区的温差大,会使东南信风增强,给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带来大量降水。由于降水量的增加,导致澳大利亚发生洪灾的机率增加。
(2)本题考查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由于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我国东部部分城市也经常遭遇暴雨并形成内涝现象,同时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和人员伤亡。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往往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形成洪灾。
点评: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如下:
正常年份 | 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 | |
图示 | ![]() | ![]() |
洋流 | 秘鲁寒流沿秘鲁沿岸向西北流 |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 |
生物 | 秘鲁寒流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诱饵,形成渔场 | 该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 |
大气环流 | 存在对流性环境,赤道太平洋西岸气流上升,东岸气流下沉 | 形成增强型对流,赤道太平洋中部气流上升,西岸气流下沉,东岸下沉气流因水温升高而减弱 |
天气气候 | 西岸降水较多;东岸降水较少,形成荒漠 | 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部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