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为什么说文学观念应当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答案

参考答案:

在西方和中国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多种文学观念,试图从各方面概括文学的本质。西方有模仿说、表现说、文本本体说和体验说。中国古代也有如观物取象、诗言志、诗缘情、教化说和滋味说等等观念。20世纪以来的学术界也从跨学科和综合的角度来定义文学。但是,此类努力均得不到普遍的承认。

从艾布拉姆斯所列举的文学四要素的角度看,历史上的文学观念,一方面仅仅强调文学活动中的某个要素或某几个要素,不能全面地展示整个文学活动的全部要素的作用的体现;另一方面,各种文学观念都不能很好地囊括各种文学活动样式和模式,而且,各种观念之间往往相互抵牾,无法融合。统而观之,在文学观念的建构中,存在着本质主义和历史主义两种思路。本质主义者认为文学是独立的,文学拒绝其它学科的介入,文学理论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回答“文学是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寻找文学普遍性的规律;而历史主义者认为,文学理论必须回到历史语境之中,文学并没有终极的本质,文学是开放的、不断变化的。

我们认为给文学下以一个静止的形而上的定义是难于说服人的,前代文学观念之所以未能达到全面把握文学的目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们都将文学视作一个静止的形而上客体予以把握,缺少一种发展的动态的眼光。一方面不能丢失文学的本质,另一方面有要以一种发展和开放的眼光。将文学观念视作一个开放的体系,视作一个伴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体系之后,显然,用“文学是…”的语言,给文学下一个清晰定义的做法显然是困难的。我们试图以集合概念的方式,表述文学观念。

首先,文学是“人学”。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精神现象,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承载和表达着人类独有的情感、生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文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文学活动是表现人、为了人的。

其次,与上个命题相对应,文学是一种文化。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了璀璨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学乃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

再次,文学是一种活动。

文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是整个文学活动中四个最基本的要素,除此之外,文学作为活动,还有出版、发行、传播等环节,它们同样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审视文学活动的眼光、文学价值的实现等等。就文学四要素而言,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文学活动中两个主体——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客观物质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没有作者就没有作品,作者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物,是读者阅读的对象,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潜在精神沟通的桥梁;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是阅读作品的人,作者在作品中试图表现的意图、文本的潜在价值只有通过读者阅读才能完成,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第四,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这里实际上包含着“文学是艺术”、“文学是语言艺术”两个命题,文学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是主要的意义就是它的审美价值,文学作为艺术是毫无疑问的,文学区别于其它艺术活动就在于它的媒介的特殊性,研究文学脱离对于语言问题的关注,显然是不行的。

以上的四个命题“文学是人学”是对文学的本质论的界定,“文学是文化”是第一个命题的必然推论,“文学是活动”则着重从文学的存在角度来审视其特征,文学是语言艺术是对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人学的把握,这四个命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们现在根本去不了火星

   ①2004年1月,美国的“勇气”号和“机遇”号两个火星探测器先后登陆火星,进行了一次探测旅行。但是,这种旅行不是光有机器人就足够了,我们对这颗遥远的星球早已望眼欲穿,对亲临火星的探险从来就没有死心过。

  ②然而,那些希望不久就玩一把火星旅游的人最好还是回到地面上来。因为不论是旅行期间还是着陆以后,都有不可克服的技术问题、难以承受的艰苦生活以及人身健康的诸多风险,这种超长途旅行的实现尚遥遥无期。

  ③首先,目前的推进方法不适合一个如此遥远的旅程,能达到这种技术要求的发动机还没有准备好。科学家考虑要使用原子发动机,但这一设想目前还处于样机阶段。由于排除了带足用于返程的碳氢燃料的可能性,从安全角度考虑,在太空旅行者到达火星的两年前,必须先发送一个装备有小型原子喷气发动机和液化氢油箱的返程飞行器到火星上去,以便利用火星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来合成碳氢燃料。但这一设想还只是在实验室里行得通。若要把人的生命悬系于这样一个系统,则无论如何是靠不住的,因为这当中完全可能发生技术事故,无法确保万无一失。1960年以来,地球向火星发射自动探测器共有32次,其中2/3因技术问题遭到失败。事实上,在关键技术领域,一切都还在试验当中。

  ④另外,要知道,根据火星和地球在各自轨道上的位置,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最近时为5600万公里,最远时可达4亿公里。这意味着在最好的情况下,仅单程旅行就要耗时一年,加上返回还要翻倍。想想看,往返路途两年,还要在那里逗留数月,几个人就混挤在总共25立方米空间的太空舱里是什么境况:只吃航天冻干食品;饮用从尿液回收的再循环水;加之火星灰尘非常细小,四处飞扬,无孔不入,尤其是在刮起时速300公里的狂风时,我们不知道该怎样防它。

  ⑤无线电通讯也成了难题。“火星上气温是多少啊?”“-120℃”。以光速传播,太空旅行者与地球上朋友之间这种最平常的通话要要花上大约两个半小时。

  ⑥太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持续影响也不可小视。出了太空舱,太空旅行者会有好几天不能行走。除了心血管系统的衰弱,几乎完全失重所导致的器官消融、骨骼脱钙外,仅执行一次这样的任务,宇航员周身的骨骼就可达到骨质疏松的极限,很平常的碰撞就会造成股骨颈骨骨折。针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打算设计一种人工重力飞船,太空旅行者同时还要辅以每天坚持肌肉锻炼。即便如此,也不足以完全抵消失重对人体的影响。

  ⑦因此可以说,火星旅游还远不是可以预见的未来。(有删改)

1.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的标题就是本文的__________。如果把标题中的“现在”和“根本”去掉,你认为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对“我们现在根本去不了火星”的原因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能达到符合太空飞行技术要求的推进器发动机还没有准备好。

B.地球距火星遥远,往返一次时间太长,在次期间,太空旅行者的生活、医疗问题无法解决;火星灰尘,无孔不入而无法防备。

C.太空旅行者与地球到的朋友之间不能联系与沟通。

D.太空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持续影响,导致人体肌肉和内部器官的消融、骨骼的脱钙、股骨颈骨骨折等。

3.试分析第③自然段的行文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阅读全文,归纳并简要分析这篇事理说明文是如何体现科学精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我们现在根本去不了火星”还有哪些难题,请仿照相关文段的行文结构简要地加以说明(说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