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张太雷文集》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3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具体表现。(4分)

(3)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是什么?(4分)

答案

(1)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3分)

(2)知识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4分)

(3)爱国主义情感。(2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4分)

题目分析:(1)材料一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2)该问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 知识分子开始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3)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爱国主义,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爱国主义情感。第二小问实际上考查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刘义庆《世说新语》)

  【乙】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万子:王绥,字万子。②孩抱中物:形容孩子很小,尚在怀抱之中。③圣人:指人格品德最高的人。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何以不闻消息(  )

 ②山简往之 (  )

 ③语时不悲(  )

 ④简其言(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中的“了不悲”“都不哭”“悲不自胜”“为之恸”,实际是为后人称颂的“魏晋风度”的一种体现。联系两篇文章的内容,简要说说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