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生长繁盛);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材料三:“与朝廷和好年深,蓄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辽“与朝延和好年深”得益于什么历史事件?在此之后的哪一朝代出现了民族融合大发展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战”的关系;材料二反映的是“和”的关系。

(2)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败匈奴(或者漠北战役l分);昭君出塞。

(3)澶渊之盟;元朝。

(4)“和”的关系。

实验题

测量电阻丝的电阻率ρ,电阻丝的电阻约为20Ω。先把电阻丝拉直后将其两端固定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b上,在电阻丝上夹上一个与接线柱c相连的小金属夹,沿电阻丝移动金属夹,可改变其与电阻丝接触点P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可供选择的器材还有:

电池组E(电动势为3.0V,内阻约1Ω);

电流表A1(量程0~100mA,内阻约5Ω);

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0.2Ω);

电阻箱R(0~999.9Ω);

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用螺旋测微器在电阻丝上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电阻丝的直径;

B.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连接好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

C.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较大,闭合开关;

D.将金属夹夹在电阻丝上某位置,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使电流表满偏,记录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E.改变金属夹与电阻丝接触点的位置,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使电流表再次满偏。重复多次,记录每一次的RL数据。

F.断开开关。

(1)如图乙,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为d=____________mm

(2)电流表应选择_____________(选填“A1”或“A2”);

(3)用记录的多组RL的数据,绘出了如图丙所示图线,截距分别为R0L0,再结合测出的电阻丝直径d,写出电阻丝的电阻率表达式ρ=________(用给定的字母表示)。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