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但在新一轮城镇化进程中,我们也面临一系列挑战,诸如怎样摆脱对土地资源的过度依赖,如何有效维护征地农民利益,城镇化人口以何种方式获得同等社会权益等。为此,“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相关指导意见。
材料二我国地域辽阔,受自然、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差异很大。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城镇密集地区,应提高区域首位城市的综合承栽能力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大城市对中小城市以及中小城市、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模式;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应注重政府和市场相结合,构建以小城镇为重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体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下列“指导意见摘选”的经济学依据。(10分)
(2)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10分)
(1)①资源是有限的,必须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3分)
②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制度,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3分)
③流动人口待遇市民化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市场经济平等性的要求,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4分)
(2)材料指出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承认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客观的。(3分)
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不同特点,形成对二者城镇化发展程度的正确认识。(3分)
在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不同模式,找到了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