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诱导运动是一种视错觉,即观察者知觉到某个物体在运动,而实际上该物体没有发生空间移动,只是由于其他物体的运动使得被观察的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诱导运动的是:

A.在没有月光的夜晚仰望天空,觉得星星好像在动 

B.电影院里播放的精彩电影 

C.月亮在云彩后面穿行 

D.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反方向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视错觉”“被观察物体看起来好像在运动”。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只有“星星”没有“其他物体运动”。 B项:电影不是视错觉,而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画面。 C项:在缺少更多参照系的条件下,只要两个物体中的一个在运动,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就有可能被知觉成运动的,“云移月动”就是一种诱导运动夜空中月亮近旁云彩的移动,会使人觉得月亮在运动,这是由于人们习惯于把物体知觉为在较大的静止背景中运动而造成的。 D项:乘坐在一列火车上快速的行使,你长时间盯着外面相对运动的景物。形成习惯后,火车一旦停下来,我们就会感觉外面静止的景物反而在向前运动而火车在慢慢向后运动。此选项定义应为运动后效,是指长时间注视一个运动的物体,再看静止的物体,会感觉到原本静止的物体在向反方向运动。 因此,正确答案是C。 考点:单定义判断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走向虫子》

       那次是一只蚂蚁,背着一条至少比它大二十倍的干虫,被一个土块档住。蚂蚁先是自己爬上土块,用嘴咬住干虫往上拉,试了几下不行,又下来钻到干虫下面用头顶,竟然顶起来了,摇摇晃晃,眼看顶上去了,却掉了下来,正好把蚂蚁碰了个仰面朝天。蚂蚁一骨碌爬起来,想都没想,又换了种姿势,像只蜣螂那样头顶着地,用后腿往上举。结果还是一样。但它一刻不停,动作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没效果。

       我猜想这只蚂蚁一定是急于把干虫搬回洞去。洞里有多少孤老寡小在等着这条虫呢。我要能帮帮它多好。或者,要是再有一只蚂蚁帮忙,不就好办多了吗?正好附近有一只闲转的蚂蚁,我把它抓往,放在那个土块上,我想让它站在上面往上拉,下面的蚂蚁正拼命往上顶呢,一拉一顶。不就上去了吗?

       可是这只蚂蚁不愿帮忙,我一放下,它便跳下土块跑了。我又把它抓回来;这次是放在那只忙碌的蚂蚁的旁边,我想是我强迫它帮忙,它生气了。先让两只蚂蚁见见面,商量商量,那只或许会求这只帮忙,这只先说忙,没时间。那只说,不白帮,过后给你一条虫腿。这只说不行,给两条。一条半。那只还价。

       我又想错了。那只忙碌的蚂蚁好像感到身后有动静,一回头看见这只,二话没说,扑上去就打。这只被打翻在地,爬起来仓皇而逃。也没看清咋打的,好像两只牵在一起,先是用嘴咬,接着那只腾出一只前爪抡起来,向这只的脸上扇去,这只便倒地了。

       那只连口气都不喘,回过身又开始搬干虫。我真看急了,一伸手,连干虫带蚂蚁一起拥到土块那边。我想蚂蚁肯定会感激这个从天而降的帮助。没想到它生气了,一口咬住干虫,拼命使着劲,要把它再搬到土块那边去。

       我又搞错了。也许蚂蚁是想试试自己能不能把一条干虫搬过土块,我却认为它要搬回家去。真是的,一条干虫,它会把它搬回家吗?

       也许都不是。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1.概括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蚂蚁在背干虫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我”是怎样帮助它的?它又是如何对待“我”的帮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文中的黑体词“硬”,并说说它表现了蚂蚁的哪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析文中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蚂蚁背这干虫到底要干什么?请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